2024年,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具有裡程碑意義,元首們決定正式接收白俄羅斯為成員國。至此,上合組織成員國數量增至10個,加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總計26個國家,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員最為遼闊的區域合作組織,全球影響力顯著上升。在地緣政治沖突頻發、貿易壁壘加劇、供應鏈不穩定的國際形勢下,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穩步發展。
貨物貿易不斷增長。據中方統計,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貿易額約8903億美元,佔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14.4%。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緊密,中國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塔吉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亞美尼亞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農產品貿易成為新的增長點,各國經濟互補性顯著增強,絲路電商廣泛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成效更加凸顯。
服務貿易加速延展。跨境運輸成效斐然。2024年,途經上合組織地區的中歐班列共開行1.9萬列,同比增幅達10.7%。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貨運量穩步上升,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區域TIR運輸快速發展,空中絲綢之路暢通連接,區域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日漸完善。得益於各國的免簽政策,中俄、中哈、中吉、中阿(塞拜疆)之間旅游人數增幅超過50%,民心相通的人文基礎更加穩固。金融合作不斷創新,各方大力推動本幣互換和本幣結算,中國新疆銀行與中亞國家7家銀行建立代理行關系,中國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和螞蟻數科與哈方企業對接,中國銀聯卡在哈、吉、塔、烏實現本地發行,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成員國高校合作跨上新台階,中國新疆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相繼在哈薩克斯坦設立分校。職業教育合作方興未艾,魯班工坊作為“惠而實”的民生工程,為各國培養技術骨干,助力現代化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搭建了區域數字經濟合作新平台,各方在物流運輸、跨境電商以及大模型領域培育了一批數字合作創新項目。
區域投資合作提質增效。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各類投資存量逾1400億美元,承包工程累計新簽合同額突破1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超6800億美元。中國成為吉、烏、塔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哈第五大投資來源國。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除傳統的能源礦產資源領域外,農產品加工、綠色能源、汽車制造和物流運輸業成為投資新熱點。愛菊中哈糧油合作項目、中烏“高效節水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中哈之間阿拉木圖與西安的“樞紐對樞紐”運輸通道、哈阿拉木圖州光伏電站、比亞迪烏茲別克斯坦電動汽車廠、三一重能風電項目成為合作新標杆,促進各國經濟轉型升級,加速工業化進程。
邊境地方合作作用獨特。各國積極探索地方合作新形式。中方以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上合組織遠程醫療合作平台新疆中心、中國新疆·中亞旅游合作聯盟、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為示范,在經貿、農業、數字經濟、旅游、環保、地學、司法等方面搭建了一系列地方合作平台。俄羅斯、阿塞拜疆等國在中國部分省市開設專門售賣特色產品的品牌館,成為拓展中國市場的有益嘗試。地方合作內容更加豐富,合作潛力不斷釋放,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支點。
展望未來,關稅戰升級使世界格局日趨復雜,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大,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4年,中國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宣布2025年為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年。中方將與各方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促進繁榮,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有效性和權威性,遵守非歧視、開放、公平、包容和透明的原則,積極拓展“上合組織+”的合作模式,在貿易投資、跨境電商、港口物流、地方合作、氣候變化、農業合作等領域深化合作,推動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為全球治理改革、全球南方合作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