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主席國活動

2025中國—上海合作組織人工智能合作論壇近日舉辦——

中國“智慧”讓上合合作更“智能”(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徐令緣
2025年06月12日09: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長眼睛”的泳池機器人智能清洗每一處角落、重載機器人安全穩定運輸大型風電葉片、數字化高端醫學影像檢查提高診療水平……在天津舉行的2025中國—上海合作組織人工智能合作論壇上,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成果集中展出,吸引嘉賓駐足。

  如今,人工智能合作正成為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推動經濟發展、深化互聯互通、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動力源,為全球南方國家構建更加公平、開放、包容的人工智能合作模式提供了生動樣本。

  從智慧場景到制度共建,從青年交流到共創未來,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正展現出蓬勃活力。隨著機制不斷完善、應用持續拓展、信任不斷加深,人工智能將在推動區域繁榮、促進文明互鑒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智能技術合作落地見效

  “落地務實是上合組織人工智能合作的重要特點之一。在合作中,場景驅動技術,需求推動創新。”

  近年來,一批基於中國技術的人工智能場景化應用正在給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生產活動注入新的活力:從塔吉克斯坦智慧礦區,到烏茲別克斯坦光伏運維機器人﹔從俄羅斯農業智能導航系統,到巴基斯坦城市智能安防平台,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正通過項目共建,將人工智能成果廣泛嵌入社會發展實踐。

  在伊斯蘭堡與廣州共建的“中巴智能系統實驗室”內,中方團隊與巴方科研人員聯合攻關,開發出適用於當地城市管理的車牌識別、智慧監控系統,並在城市多地進行試點。中方負責人吳軍表示,合作以本地需求為導向,注重實效、穩步推進。

  “我們不需要從零開始。中國的技術讓我們更快更好地建設智慧城市。”實驗室巴方負責人西馬卜·拉蒂夫說。

  在俄羅斯遠東,農芯科技推廣的農機自動導航系統已應用於大面積農田作業,大幅提升農業效率。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東方電氣投運的AI光伏清掃機器人全天候作業,保障綠色電力高效輸出。

  “落地務實是上合組織人工智能合作的重要特點之一。在合作中,場景驅動技術,需求推動創新。”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研究員肖斌說。

  肖斌強調,在全球技術陣營加劇分化背景下,上合組織的AI合作展現出“以發展為中心、以協同為支撐”的新格局,為推動更加包容、均衡的科技全球化提供了現實路徑與合作樣本。

  智能共享助力數字普惠

  “普惠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共享,更是制度與資源的重構。”

  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普惠應用和合作共建。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AI企業選擇以開源平台、低門檻技術、本地培訓等方式服務上合組織國家,助力成員國縮小數字差距、提升自主能力。

  “我們正在利用中國企業開源的大語言模型開發本國語言AI系統,大大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吉爾吉斯斯坦總統辦公廳官員阿扎特·易卜拉伊莫夫說。他希望未來在中國協助下,發展本國AI教育體系和數據治理能力。

  肖斌表示,中國企業推動開源合作,是人工智能合作“去門檻化”的關鍵。“中國不是隻賣產品,而是輸出能力,搭建機制。通過開源共享、知識轉移與本地聯合研發,為發展中國家真正打通了AI應用的‘最后一公裡’。”

  實際應用中,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智能水下機器人,借助紅外超聲一體化感知與路徑規劃技術,在泳池等民用場景大批量推廣。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國等國也正逐步將中國AI技術應用於農業、水資源、交通與城市服務等領域。

  為推動制度化合作,2025中國—上海合作組織人工智能合作論壇上提出“加強政策溝通”“深化技術合作”“推動應用賦能”“強化安全治理”四點倡議,發布《中國—上合組織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建設方案》,並發出共建邀請,積極推動開放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共享。

  “普惠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共享,更是制度與資源的重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曉慧指出,構建一個真正公平、可持續的AI合作生態,需要將開源共享、知識傳播與制度開放有機結合,實現從‘技術適配’到‘體系構建’的跨越。

  智能平台賦能智慧未來

  “上合組織的人工智能合作或可在四方面實現關鍵突破:第一,共建區域智慧平台﹔第二,打造示范性工程﹔第三,推動聯合治理體系﹔第四,強化責任導向發展。”

  作為全球覆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正把人工智能合作提升為推動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柱。

  “人工智能是上合組織重點合作方向之一。我們正在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探索。”上合組織副秘書長奧列格·科佩洛夫表示,當前成員國正圍繞AI政策對話、技術標准、場景建設等領域達成更多共識。

  張曉慧認為,上合組織正通過人工智能合作重塑區域發展格局。“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技術協同,更是機制重塑、制度建設和價值共識的深化。”

  以青年人才培養為例,中國與中亞國家持續推進多邊人才交流項目。在“未來之橋”中國—中亞青年領導人研修營上,來自五國的青年代表走訪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園區,深入了解語言模型、智能制造、數據建模等領域最新發展。

  “我們希望在中國支持下,建立本國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來自塔吉克斯坦的費魯茲瓊表示,他們計劃在教育、交通等領域引入中國AI經驗,並逐步建設本國數字化發展架構。

  展望未來,肖斌認為,上合組織的人工智能合作或可在四方面實現關鍵突破:第一,共建區域智慧平台:圍繞本地語言、數據資源共同開發區域大模型﹔第二,打造示范性工程:在教育、醫療、農業等領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項目﹔第三,推動聯合治理體系:建立跨境數據標准、倫理規范和協同安全機制﹔第四,強化責任導向發展:確保人工智能在區域發展中向善、安全、公平運行。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願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一道,共同構建更加包容、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發展新格局。